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地图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4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精品七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优质十四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024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精品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查看更多>>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优质十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五年级上册 篇1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5人,10人住校,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

    查看更多>>
  • 小学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我的,我的

    查看更多>>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

    栏目小编整理了以下可能与您有关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大家都可以参考一下互相鼓舞!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经历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300-120+25×4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

    计算300-(120+25×4)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

    查看更多>>
  • 2025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篇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推荐6篇)
  •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热门七篇)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收藏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选九篇)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25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 七年级数学册教学计划五篇
  • 2025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教学计划
  • 苏教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7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系列五篇)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十篇)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选6篇)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十五篇
  •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汇总11篇)
  • 数学四级上册教学计划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1篇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6篇
  •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00字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总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2024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下册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
  •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收藏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品五篇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 五年级奥数班上册教学计划经典九篇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优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5/02/28